“我愿意拥抱这大好河山,
这朝霞,这落日,这余晖,
桥梁,锁扣;
乃至来去无踪的人潮。
我愿意拥抱这一切,
只是我心中常怀故土。”
——沃兹基·契德(题记)
转眼之间我已经在捷克卡尔维纳落脚三月有余,回程的日子一天天逼近,最为想家的时间早已经过了,现在倒是对这个地方多出了几分留恋。人总是这样的,握在手里的不懂得珍惜,却反倒对自己把握不了的多出些许不舍。我免不了落入俗套,对卡尔维纳的小小的学生公寓也满怀情愫,床头放置的土豆花还未到开花的时刻,但也的的确确生出了象征希望的翠绿色的嫩芽。
过去几个月里,我辗转在布拉格街头,俄斯特拉发的动物园,维也纳金色国家歌剧院;波兰的边境线留下我的脚步,布达佩斯的温泉里也曾有过我的身影。而即将接踵而来的佛罗伦萨、法兰西、西班牙、意大利,甚至是更远处的斯德哥尔摩,白雪皑皑的天地间绿蓝相交呼应的极光,正等待着我去探索。
再谈到学业,无甚可说。老师和蔼可亲,校舍宽敞明亮;功课需努力刻苦,正在筹备考试,同去的学生也都认真对待。
在出国前我未曾想过我的生活会有多么大的变动,也许最多不过是一段经历,往后可以在酒局饭桌上对其他人侃侃其谈,消费他们眼神中的崇拜和艳羡。我本以为这就是这次出国的全部含义,因为我本不相信在异国他乡,面对新鲜未知的诱惑,我能有多大的精力放在学业之上。但一旦进入了课堂,我却着实对这里的学术氛围十分的敬佩,所以使出了在中国都没有的努力去完成我的功课,更不用说我有多么喜爱这样小班似的教学,人少之时更能充分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,教师也更有时间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情绪。我想课堂上透露出来的无法掩盖的人文关怀大概就是这样了,并不冷冰冰,也并不让人感到陌生和疏离,有的只是纯粹的学习,大家一起享受这个课堂。
这里的教学方法也着实让我钦佩。市场营销的课堂尤为让我印象深刻,老师提出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连接着丰富的案例,我们做手工,画同桌的肖像画(自然不是格雷的肖像),由此感悟出来的知识更加深刻牢固,可以说是让我永生难忘。我相信就算是我回到了国内也会继续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,趣味的同时也扎实地让知识进了脑子,我想这是大部分中国学生都需要的一种做法,学习并不一定痛苦难耐,也可以乐趣横生。
但是我不再怀念我的故土了么?
每当在课堂上,有老师提起我至亲至爱的祖国的名字,我都会忍不住在心里有一阵小小的震颤,像微风吹过湖水,泛起阵阵涟漪。涟漪虽小,但他的余韵却是悠长又耐人寻味的,十八载在故土祖国的怀抱里生长,我并没有能一下投入资本主义的怀抱(只是个玩笑),纵然这一切都是新鲜而而充满了诱惑因素的。我心里的舒适又安全的地方永远是我的故乡,是那个大的中国。
因此凡是有闲暇空余时间,我都会用尽各种途径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,在国内还不会这样做,但一旦身处异国他乡,便总是更想贴近我的故土。不管是饮食上的习惯,还是文化上的认同,中国两个字都深深刻进我的灵魂和骨血深处,成为我的人格塑造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而反倒也正是在国外这样的文化环境下,我更能感觉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精妙,那些辩证的哲思,都日日夜夜萦绕在我的脑海中。
离回国的日子也是在倒计时中进行,等到圣诞节结束后不久,我便会乘坐回国的航班,再次投入故土的怀抱。以前的我总觉得在异乡并不是件让人难过的事,但有了这次经历,我深刻感觉到没人能长久的离了故乡,不过是多大年岁的人,心里总会怀有对故乡的割不断的情感。再次感谢这次机遇,让我学到了,玩到了,也感悟到了。
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,我会再来吗?我想答案是肯定的,我愿意去见证更多的世界,只是我心中将永远常怀故土,并且带着上一次的经历和见识,步履不停,日夜兼程,甚至是披星戴月地用我的脚步尽我所能丈量这个世界!